2001年,整个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其中水泥行业的效益较为突出。全年建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约15%左右。
然而建材类上市公司业绩却下降明显,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行业销售形势的变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实施新会计准则等因素。2002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建材工业将会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预计整个建材行业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
水泥行业
2001年水泥行业整体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但由于主要原材料——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总体生产成本上升,使大多数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水泥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观,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企业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增加产量。2002年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尤其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速公路网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形成对水泥的巨大需求,水泥市场将逐渐转暖。未来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将是规模化、环保化、散装化、销售网络化,符合上述发展趋势的企业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
2001年海螺水泥(相关,行情)、冀东水泥(相关,行情)、华新水泥(相关,行情)等生产规模大、技术较为先进的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同时由于水泥生产的地域性以及西部大开发,天山水泥、狮头股份(相关,行情)、西水股份(相关,行情)等具有西部概念的公司业绩也较为优良。其中海螺水泥尤为突出,近几年其发展速度惊人,这两年内公司的规模翻了一番多,业绩年增长保持在80%左右。公司目前规模效益显著,已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水泥生产商,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产品被东方明珠(相关,行情)、南浦大桥、金贸大厦、连云港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所采用。今年公司水泥产能将再扩张近一倍,预计今年公司业绩将会有40—50%的增长。公司A股属次新股,自上市以来表现稳健,更兼具H股概念,是较为稳健的投资品种。
玻璃行业
2001年玻璃行业的重复建设热有所抬头,玻璃产能的增长过快,使刚刚有所好转的供求关系又遭破坏,加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效益下滑。目前国内玻璃总量过剩,但优质浮法玻璃供不应求。在玻璃深加工产品上,我国原片玻璃深加工率不到20%,高科技、高档次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市场广阔。
从2001年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耀皮玻璃(相关,行情)、耀华玻璃(相关,行情)等生产优质浮法玻璃的企业,业绩没有出现滑坡,从事高技术含量的汽车安全玻璃加工业务的福耀玻璃(相关,行情)业绩也保持了小幅增长。这表明优质浮法玻璃和高科技含量玻璃深加工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玻璃板块中,耀华玻璃主要从事优质浮法玻璃生产,2001年在玻璃全行业效益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公司业绩没有出现下降。公司目前于美国ATOFINA化学公司合作,开发高科技玻璃深加工新产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也将使公司受益。公司绝对股价较低,值得关注。
建筑陶瓷行业
近几年由于建筑陶瓷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内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中低档产品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档产品较受市场青睐,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还无法好转。大部分建陶企业的燃料是重油和柴油,燃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入世后进口建筑陶瓷产品关税的降幅较大,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卫生陶瓷的需求将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和产品设计水平,产品档次高的企业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001年该板块上市公司中,四维瓷业(相关,行情)因开发的新型高档“金四维”系列卫生陶瓷产品投放市场业绩大幅上升,唐山陶瓷(相关,行情)则出现了较大的亏损。值得注意的是,陶瓷板块由于主业发展艰难,许多上市公司难以维持建筑陶瓷业务的经营,先后有朝华科技(相关,行情)、江泉实业(相关,行情)、河北华玉(相关,行情)、福建双菱(相关,行情)(现漳州发展(相关,行情))、福建豪盛(现利嘉股份(相关,行情))通过资产重组退出了建陶主业经营。目前主营业务以建筑陶瓷为主的上市公司仅存4家,整个板块缺乏成长性。2002年建筑陶瓷板块将继续延续淘汰重组的格局,个别绩差公司有存在资产重组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