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不少投资者认为参与券商重仓股有较好的机会。因为相关个股的细微涨跌都会直接影响到机构的年终业绩,有的机构还会拉高股价做账面利润。翻看一些个股的图表发现,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屡有异动,有的在尾盘“偷袭”拔高股价。
虽然有这样的“红包”诱惑,投资者还应该看清楚背后的风险。经历一年多的大调整之后,机构自保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盈利预期在大幅下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券商包销上市公司配股后,即使股价低于配股价仍不惜杀跌出局,且这种现象渐渐增多。另外,多数机构对于配售或包销而来的新股也无心恋战,纷纷加以抛售。
机构“弃车”的凶狠手法杀伤力非常大,如“银河系”在“6·24”行情中的出局动作干脆利落。类似的还有升华拜克(相关,行情),截至今年6月,南方证券尚持有该股比例达4.88%,8月中旬风云突变,至11月26日跌幅达到58.7%。9月30日公开信息显示,南方证券仅持有289.13万股,持股比例为1.07%。再以吉电股份(相关,行情)为例,从财务数据看,截至三季度该股每股收益0.1258元,每股净资产3.7971元,每股资本公积金2.48元,对其股价应形成支持,但根据公司12月份发布的公告,多家基金进行大幅度减持,股价随之创出新低。这些例子都表明,机构重仓股同样有陷阱。
投资者在参与此类个股的时候应注意以下方面:一、非实力型机构的重仓股宜谨慎。能在这种行情下强行做多的机构大多实力不俗,但也有个别机构是“打肿脸来充胖子”,只是苦于无法脱身而已。当股价越走越高时,筹码将进一步集中,如果资金方面出现问题,很可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二、密切关注机构动向,当大主力战略性调整持仓结构时,应回避其减持的品种。三、跟踪机构重仓股走势。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走势坚挺的品种,当出现破位下跌时应果断离场,严格执行止损纪律,不能因“洗盘”之说而左右摇摆最终陷于被动局面;一种是机构被套品种,当底部放量时应孕育了市场机会,但如果反弹夭折后创出新低也没有必要再与主力“风雨同舟”。
来源:[新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