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标志,2002年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大检查掀起了中国股市的“扒粪风暴”。
到今年5月ST生态(相关,行情)和ST银广夏(相关,行情)被依法暂停上市时,有关管理部门针对上市公司的查处、稽查或是谴责、罚款呈现席卷之势,5月14日稽查宝光股份(相关,行情),21日稽查海王生物(相关,行情),27日金杯汽车(相关,行情)、北满特钢等10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遭谴责;30日一天内东方电子(相关,行情)公告院董秘被刑事拘留,纵横国际公告被稽查,长江控股被公开谴责;涉及20余个省市120家证券营业部、金额高达54亿元的“中科创事件”诉讼5月份也有了眉目,“光卷宗就有500卷之多,拉了两面包车”(《国际金融报》2002年05月29日)……整个5月份,有30余家上市公司和其他机构被监管部门公开处罚。到了年终岁尾,深南电(相关,行情)、民族化工(相关,行情)、ST春都(相关,行情)等又迎来了监管部门的稽查。整个2002年,约50家公司被谴责、检查、稽查,这是我国股市有史以来的新纪录。
正处在转型期的股市,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监管层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潜伏的问题得以暴露或者新的问题产生,都是很正常的。但中科创业(相关,行情)、红光实业、郑百文、大庆联谊(相关,行情)、康赛集团、猴王股份、黎明股份、银广夏、蓝田股份(相关,行情)……“造假公司”如此之多,还是说明股市秩序失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些出人意料。假造报表骗取上市资格,造假项目骗取募集资金,虚增收入、利润或亏损数额,披露虚假信息,虚假重组,以及掏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问题花样百出,股市陷入了空前严峻的“信用危机”中。对这些问题如果再拖延下去,势必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各行业精英企业的代表---占有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的上市公司,把心思花在造假帐上;如果资本市场的精英人才,都热衷于为炒做股票而进行“包装运做”;如果针对这一切的股市“扒粪风暴”不能持续下去并使股市向投资价值型发展,那将是未来真正灾难的伏笔。应该看到,严格整顿股市秩序,目的不在其他,而在于营造一个更加具有投资价值的市场。2002年,由内在秩序失衡导致的股市价值体系紊乱和投资理念混乱正在被纠偏,横亘于投资人和上市公司之间巨大的不确定性正随着一个个“地雷”被排除而减小。
但是到了年末,投资人普遍感受到的一种遗憾,那就是这些稽查大多还没有结果。除了东方电子的3名前高管受审消息外,其他的受查处公司有没有问题?有什么样的问题?稽查有没有结束?一连串的问号,目前都没有答案。但是估计这些遗憾明年应该会有结果的,2001年受到稽查、调查或处分的20多家公司中,三九医药(相关,行情)、银广夏、东方电子、麦科特、蓝田股份、中科创业等影响重大的个案已经在今年有了眉目。
毕竟大家都在股市这条大船上,为了避免正在驶进敏感区域的这条船成为“泰坦尼克号”,需要市场各方齐心协力来度过转型期的“多事之秋”。做为股市10多年快速发展的受益者,上市公司、证券机构和专业人士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