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大盘周三再次形成缩量反弹走势,深综指虽然企稳在30日均线,但上证指数(相关,行情)周二跌破30日均线后周三却受阻于该线,对于上证指数能否在本周内重返30日均线之上,目前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看量能的变化。而大盘量能在3月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值得投资者认真思考。
一是虎头蛇尾。总体上说,3月份两市日均成交额较今年1、2月份有明显的放大。其中沪市A股的日均成交额为128.40亿元,比2月份的日均成交额增加近七成,显示增量资金入市非常积极。但这一成交额的增加主要是发生在3月上旬,而中旬开始,大盘成交额呈现缩减态势,到月底成交额又大幅回落。从3月份指数与成交额的关系分析,3月份大盘量能呈现出“虎头蛇尾”特点,显示后续资金跟进欠积极。
二是放量滞涨。3月份虽然两市大盘成交额明显放大,其中沪市A股3月8日、11日、1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中有两个交易日的日成交额在200亿元以上,这三个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额也在200亿元以上,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在成交额急剧放大之后,指数的升幅却较为有限,上证指数及沪市A股指数等自3月12日开始出现了“高位震荡”走势,下旬开始出现回调走势。不仅3月份的大盘量能方面存在着这一特征,而且有较多的个股在其量能方面也有这个特征。这既反映了新资金的介入,但也反映出资金的出逃,而换手后股价表现为不涨反跌的走势,则说明新介入的资金是处于被动地位,而出逃的资金则处于主动地位。
三是价跌量增、价涨量减。这个特点在三月中下旬开始非常明显,进入4月份,这个特点仍然存在。这一特征的出现,反映短线资金的撤离大于中长线资金的进入,显示投资者对市场短期看淡。同时,这一特征在3月中下旬开始于大盘指数处于反弹高位时出现,揭示出一定程度上的价量背离,也预示着指数需要回调。
当然,3月份大盘量能方面的上述特征的出现与该月下旬一级市场新股扩容加速造成二级市场“失血”有密切关系,因此,如果4月份没有相应的“输血”措施,则4月份的量能将难于迅速恢复到3月份的高水平,这对大盘的上攻将带来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