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的大盘走势调整难免,但持续时间多久,后市还会有多大机会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笔者认为四月有如下因素对大盘的走好将产生抑制作用,使大盘在震荡回落中维持调整的格局:
第一,新股扩容。
不要认为新股扩容仅仅是短暂的高潮和压力,也不要以为新股的加速是管理层为了给过热的市场投机进行降温的措施。今年新股扩容的压力将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招商银行不是一个特大盘的个案,还要考虑众多的海归的大盘股将上市的可能,近期传出南方航空将发行10亿A股的消息。另一方面,增发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像邯郸钢铁(相关,行情)、钢联股份(相关,行情)这样的所谓大盘绩优的国企股要取得增发或转债的资格非常容易,从年报信息看,拟通过增发或转债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比例不低。股市的稳定其实最大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公司能够不断地圈钱,对投资者来说,并非真的就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第二,年报与季报的密集轰炸。
年报与季报同时披露,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事情。虽然交易所采取了缩短停牌时间的办法减少对股市正常交易的影响,但是在短短20个交易日中要披露1100多家公司的季报,同时还有500家公司要披露年报,其中不排除有些公司业绩出现较大的变化,趁机浑水摸鱼的情况。为了避免可能的业绩风险,估计较多稳健的投资者会采取作壁上观的策略以应对信息繁杂充斥的阶段。
第三,机构的观望降低市场热情。
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在年报中对今年股市的前景大多抱着较为谨慎的观点,对市场中期望这些主流资金大规模介入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此将使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和投资热情降低,使行情的强势大为降低。
第四,政策利好可能落空。
笔者反复强调,在股市的微观面,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难以有太大起色的情况下,股市的走强完全依赖政策面的支持。但今年以来政策面连续出台的所谓政策利好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很少付诸于实际的,即使将来兑现的话,实际的结果很有可能与市场的预期存在差距,利好反而有可能成为利空。比如新股配售的政策,能否像市场预期的那样100%的实现配售就很值得怀疑。
总之,在市道没有完全走强之前,股市存在如此众多的利空因素,对大盘走好无疑存在较大的冲击。因此投资者在操作上应降低预期,稳健操作,避免频繁地进出操作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