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伤未愈,新伤又来 非流通股减持浮出水面
http://business.sohu.com/
|
作者:[ 王昊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 机构:[ 银河证券 ]
|
大盘回顾:
周一,大盘再现第四个跳空缺口,上半时仅用2.5个亿就就击穿了1514政策底,对市场而言,无疑是寒风萧瑟噤若寒蝉。造成今日走势主要原因是:陈清泰在国有股减持方案专家评议会上提到,新上市公司股份不再沿袭部分流通部分不流通。使市场担心日后发行的新股全是流通股,将对旧股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A股再创新低1485,下面的支撑是1450和1374。建议:继续观望,1450以下可以逢低吸纳。留意厦新电子(相关,行情)、梅林、中视、信联、香梨等提前触底的个股,有可能成为反弹中的领张股。
B股方面,受A股影响B股全线滑落。目前B股K线已穿过5日、10日、30日、60日线、90日、120日及250日均线,唯箱体底部140点处还有支撑,如140点不幸被破,估计会回到130点重新开始。目前B股受A股拖累较严重。建议:空仓观望,140-130点附近再做打算。
消息传闻:
1.营口港务发行;(新股扩容开始)
2.陈清泰:减持国有股多赢是可能的;(多赢还看政策,不能嘴说)
3.美国经济复苏有望;
我们的观点:
宏观面透露出的问题是严峻的,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回落;二,出口的增速回落;三,居民消费也在回落;四,国有企业的盈利也在回落。这四个回落已完全符合道氏理论熊市初期的状况,可以说中国股市已具备熊市的基础。目前再妄言中国经济一只独秀,是否有点夜郎自大,毕竟我们再也不想重回1958年。如果我们还想保持7%的增长速度,2002年拉动GDP增长的最大动力是内需,但内需的启动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是密不可分的,股市的下跌增加了人们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消费信心的打击是最直接的。有洋专家说:中国入世的初期,应避免出台对经济影响面较大的政策,我们是否也该听一听不同的声音.
如前所料,周一出现黑色星期一,政策底应声而破,从市场层面上,虽说有机构刻意作空的因素存在,但目前压在市场上的最大悬念是国有股减持问题,至于年报因素早已退居其次。对于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市场普遍认为减持是迟早的事,共赢的局面几乎不可能。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新方案对市场的冲击,那么减持方案就不应该与市场预期有太大的区别。当然,如果政府认为其他目标更为重要,因而必须以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的方案减持国有股,了解市场预期也是有好处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逐步放出风来,将市场预期慢慢引导到政府方案的方向上来。这样,市场预期就可以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即使因此市场调整,其速度也可以得到控制,在政策最后出台时不致引起崩盘。另外,为了了解政府对市场预期引导的作用,对市场的抽样调查应该定期做(如每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一次,用同样的投资者作为样本)。
国有股减持是政府与股民之间的博弈。政府的决策必须要受市场的制约,因为市场的反应决定最终了政策的效果。对政府来说,知己知彼,方能战而少败。
国有股减持目前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技术性的问题,是先解决存量还是先解决增量的问题。存量是,现在上市的1千多只股票;增量是,新股发行还在不断制造新的国有股问题。先解决存量新股发行必受影响,旧股下跌是可以预期的,但市场融资的融资功能肯定会受到抑制;先解决增量,不再制造新问题搞全流通发行,市场融资功能恢复了,但新股势必会对旧股产生挤压,造成股指下跌。周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的讲话中提到:新上市公司不再延续部分流通部分不流通的惯性。已使人感觉到寒意。
|
2002年1月15日11:39 |
相关文章 |
|
|
|
市场直击 |
|
搜狐热门股 |
|
机构看盘 |
|
论坛精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