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定位悄然改变?
http://business.sohu.com/
|
[ 王齐 ]
|
就在不久之前,三板市场(正式名称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还曾显得非常低调。然而近来一系列针对三板市场的政策调整,使得这个市场频频爆出新闻,市场走势也有如过山车,在三板挂牌交易的公司股价大起大落。从低调到引人注目,管理层对三板市场的定位是否已在悄然改变?这个市场除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容纳退市公司之外,究竟还会不会承载更多的市场功能?三板市场启动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原NET、STAQ系统的“历史遗留”问题。2001年4月20日,“PT水仙”成为第一家退市的股票,为了稳妥的解决退市股票的“出口”问题,三板市场承担了新的功能。目前三板转让股份只能在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相关,行情)、国信证券(相关,行情)、大鹏证券、闽发证券、辽宁证券6个券商的300多家营业部内进行交易。在三板市场进行股份转让的共有9家公司10只股票,有投资者9.5万人。随着不久后粤金曼、深中浩等5家退市公司的继续加入,投资者队伍的同步扩大,三板市场的容量在扩大。对于这样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中的市场,原先所认为的“垃圾站”、“收容所”的功能定位,显然已无法准确反映三板的功能定位了。有人甚至引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历史猜想,三板市场也可能不断更新“血液”,提高素质,扩大规模,最终演化成其他的市场形式。
是发展还是萎缩,这需要取决于管理层对这个市场的定位和长远考虑。从目前频频推出的政策来看,发展的思想明显占了主流。另外,由于涉及证券市场症结的“全流通”问题也首先由三板提出,不得不猜想,三板市场是否又承载了“主板试验田”的功能定位呢?当然,一切都在试探之中,所以三板市场的未来政策风险,也是最不可预知的,炒作三板股票的“玩家”还需要敏锐的判断力。
来源:[新证券]
|
2002年9月23日10:19 |
|
|
三板公司资料 |
|
相关网站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