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利率和中国的利率
不出预料,本周二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之后,美联储发布声明宣布,联邦基金利率(隔夜拆息利率)将继续保持近四十年的最低水平1.75%不变。美联储曾在去年11次下调利率,将利率从6.50%调整到目前的水平。早在会议之前,就有分析家称此次会议降息可能性不大,因为美联储目前处于两难境地,现今的利率已是四十年来低点,如果继续降息,可能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会很大,而且还等于承认了经济的确有问题。
中国的利率经过1996年以来的八次下调,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98%,由于我们通常将一年期利率视为基准利率,因此目前的利率水平很接近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和美国一样,再次下调的空间有限,但如果通货紧缩的压力继续加大,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负增长,银行信用继续向政府倾斜导致企业资金面仍然偏紧的话,就不能排除我们在年内降息的可能。
美联储为何不降息
美联储之所以暂不考虑降息,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在去年曾11次下调利率,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却并没有因此而明朗,以至于市场对美联储的频繁降息效果产生怀疑,而不得以为之的。要描述美国的经济前景,恐怕“模糊”二字最恰当。一方面,美国2001年4季度以来的GDP增长率显示美国经济在复苏,2002年一季度GDP增长高达5%,另一方面二季度GDP增长却因个人消费减少而降为1.1%,导致人们不得不调低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工业生产看,工业生产在2001年年底触底后持续上扬,一举摆脱了2001年下半年来的下降阴影,甚至出现了正增长。但从消费领域看,过去两年推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因素-个人消费主要靠汽车和房地产消费带动,如果剔除这两个因素,个人消费实际上在下降。虽然前一阵很多分析家都在说美国经济在复苏,但这一阵儿美国经济可能出现“W”形双重底衰退的声音却有所加大,未来怎样真是很难定论,到面对如此模糊的经济前景,美联储只好静观其变,暂时保持目前的利率不变。
人民银行的处境何其相似
其实美联储目前的处境与我国中央银行目前的处境有类似之处。一是从1996年到2002年,利率经过八次下调,目前已处于较低位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在1.95%左右,非常接近1.89%的存款准备金利率。特别是本年度的最后一次降息并没有起到使储蓄存款转化为资本市场投资的作用,居民储蓄不降反升,反映进一步降息对转化居民储蓄的刺激作用减弱。二是四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对经济有拉动作用,但弊病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财政支出的增长大大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使得政府在经济调控方面有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国债余额已上升到GDP的18%以上,逼近国际公认的20%的警戒线。由于大部分国债为银行持有,银行体系对政府部门净债权以年均61.6%的增长速度在增长,远远快于对企业债权年均10.4%的增长速度,社会信用总量越来越向政府倾斜,导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加重。三是前一阶段,国家统计局曾指出目前投资中存在效率降低的问题,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减弱。四是上半年消费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消费物价指数从去年11月开始连续9个月下滑,通货紧缩趋势的压力增大。虽然汽车、住房、电信、旅游渐渐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但是受政策和消费环境的制约,持币观望者较多,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尽管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到7.5%,但随着财政政策逐步淡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削减,货币政策只好加大调整力度,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利率的调整空间太有限,人民银行也处于两难境地。前一阶段,人行行长戴相龙宣布维持目前的利率不变恐怕与格老的考虑有许多相同之处吧。
中国历次降息对股市的影响
从中国股市对八次降息的反映看,统计显示,其中三次是后面三个月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有一次是横盘,有两次是出现明显的下跌,而最近的一次降息使股市上涨了近20天,之后出现盘整至“五一”前后。总的来说,这实际上反映了降息是对股市还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好,所以涨的比例比较高。至于出现下跌情形,主要是由于降息的力度、降息后利率走向的趋势,以及降息的时间间隔所致。从96年的情况来看,在96年以前,我们国家的利率是持续走强、持续上涨的。而96年以后,利率变化的趋势发生了改变,因此96年两次降息,股市的反映相对激烈。另外,股市的反应与降息的力度有关,如果降息的幅度比较大,那么大盘的上升的作用表现的也会相对明显。而97年在降息的过程当中,大盘几次出现回落恐怕主要和当时降息的间隔的时间偏短有关。由于连续的降息使得投资者的心里产生了一定的麻木作用,所以通过降息并不能够再一次推动大盘的走向,而只是使股指沿着原有的趋势出现了持续的调整。
降息呼声依旧高涨
虽然美联储此次例会之后宣布利息不变,但越来越多的分析家将希望寄托在9月23日的下一次例会上,降息呼声依旧高涨。而且由于美联储也表示目前更关心的是自从去年以来的经济复苏是否会进一步走弱。可以预期,如果商业开支未能得以改善,或消费者开支出现大幅滑落,美国降息还存在可能。目前,中国再次降息的呼声也很高,如果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势低于预期的话,如果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话,如果股市需要利好政策再扶持一把的话,谁又敢说我们不会在下半年的某个时候再次降低利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