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悬念
树欲静而风不止。从去年年底以来至今,股指期货在几乎被人们淡忘的时候,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姜洋的一席发言又将大众唤醒,这也使姜洋在近期因为股指期货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财经界人物。
2002年5月28日,姜洋在“发展创新与新世纪中国期货市场”报告会上表示,该所将在6月30日前全部做好有关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目前股指期货的有关规则,风险控制制度已完成。对于这
一事件,不知是有因还是无意,上海一家证券媒体将其报道成股指期货将在六月底推出。其后,证监会出面干预和澄清,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尚无时间表。
流言止于智者。监管机构出面,此事应当被画上一个句号。但这之后发生的事情让证券期货界的人士明显感觉富有针对性,“说大点,针对股指期货这一品种,说小点,就是针对姜洋和上海期交所。”一位业内高管人员说,“这是两个悬念的起点。”
悬念之一的制造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之后不过几日,6月8日的三大证券报上,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国惠普公司“新一代交易系统项目定义咨询服务”签约消息发布。上证所理事长耿亮在签字仪式上说,证券交易所主要的职能是保持交易的通畅,最重要的任务是维护证券市场的安全。“新一代交易系统的建设,对于上证所乃至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最近几个月来,上证所组织了专门的领导班子,设立了专门机构,聘请了外国专家,招聘了技术人员,积极实施新一代交易系统的建设。希望新一代交易系统能够建成为技术领先、安全高效的世界一流的交易系统。”
与姜洋所提到的交易系统相比较,排开二者技术性的差异,耿亮含义颇深,让人感到两个交易所似乎在刻意营造某种针锋相对的气氛。
另一点就是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机遇的介绍。耿亮在间隔不久的一次国际证券研讨会上,依然表示,“展望未来,上证所将是一个集中中国优秀企业的蓝筹股、技术先进、进一步开放以及公平、成熟的交易所。”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平、成熟的交易场所”这一概念,在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当中几乎都有所涉及,而一个“公平、成熟的交易场所”当然少不了股指期货的交易。本周四,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动作,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对外发布上证180指数,以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上海证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证180指数的推出希望成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市场基准,并成为衡量股票投资业绩的标尺。
这是一个足以让上海期货交易所寒心的一个信号:姜洋的股指期货交易系统有没有机会交易股指期货合约成为悬念。
第二个悬念来自于证监会。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国际证券研讨会上的发言是,大力发展中国机构投资者。而此前几天,合资基金和合资证券公司的管理办法刚刚出台,外资机构与国内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进程表已被明确下来。但问题是,如何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没有做空机制,想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可能性不是很大。另外,没有做空机制,想要基金达到制衡股票市场,证监会将工作重心放到监管上来,几年以来,市场非常清晰地证明,这种可能性不大。”说这话的是一位期货界的管理人员,在证券期货业里已经沉浮了9年。“证监会开始倡导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也不会有多远了。只要统一指数推出,股指期货就可以立即试运行。从现在的情况看,证监会不会持反对意见。”
如果不是这股指期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何苦交恶?
上证所与上期所之争
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上期所与另外两家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之争,因为去年7月,原证监会机构部的姜洋走马上任上期所总经理职务,三家期交所的股指期货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上海期货交易所拔得头筹。可惜这种好心情仅仅保持了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横空出来争夺股指期货了。
最先让姜洋紧张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刘啸东。去年12月,刘啸东在外界的讲话中,以他一贯干净利落的风格直接表明这一观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近期推出统一指数,并考虑向决策层建议推出股指期货。”
其后是今年3月上海证交所总经理朱从玖表示:统一指数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但目前还没有准备的时间表。朱从玖指出:“目前已有一个初步方案,会有一个认证的过程,过几个月就会有一个统一指数了。”在市场上,谁都知道统一指数和股指期货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为梁定邦在去年底早已透露,推出统一指数后,将有6个月的试运行期,其后便可推出股指期货。
如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长项在于商品期货交易当中积累的经验,指责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是“现货与期货交易有很大的差异,上证所没有成功的期货运作经验,推出股指期货自然不具有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优势”。
优势还有可以翻开的老账,那就是“3·27”国债事件。因为这一事件,“屠杀了中国当时的金融期货。”“当时推出国债期货交易的不光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有北京期货交易所。为何出事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而后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理由就在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没有风险规避措施。从经纪公司的角度来讲,似乎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也不愿意认同,你知道当时国债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所愿意认同的是多少吗———1.5%-2.5%,这种低比例的保证金交易,将巨大的风险不仅带给了交易所,同时也将风险带给了期货经纪公司。里面承担最大风险的无疑是期货经纪公司。”期货行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常清对于证交所交易股指期货给予极力反驳。
“股指期货是期货交易的一个大类品种,其运行规律是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它与股票现货的运行规律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现货交易,一个是期货交易。
期货市场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如实行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无负债的制度、涨跌停板制度、交割月份制度等等。它的交割制度与现货市场是不同的。同样的国债期货,在北京商品交易所上市是成功的,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却出了大问题,关键在于其运行规则没有按期货的规则进行。”一位期货研究所的研究员显然是主张把股指期货放到期交所的支持者。
而今上海期货交易所受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似乎只有统一指数。早在1998年,国泰君安就开发出国内第一套统一指数,后来又有中信证券的中信指数,新华财经咨询公司的新华指数,中国银河证券的银河指数,道琼斯公司的道琼斯中国指数等统一指数陆续推出。
尽管对于上证所的统一指数在业内认同度相对很高,“但不能说这一指数就没有弊端”。对于即将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统一指数,倾向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的中期期货经纪公司副总裁周志彤介绍说,按照国外的经验,指数是不会一成不变的。比如道琼斯指数,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除了GE保留至今以外,其他的公司股票全部被更换过。只有能够比较全面反应市场的公司,才能够纳入到统一指数当中。而且这一指标股不能够是不变的,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更换。
换言之,如果上海期货交易所不能够得到上证所的统一指数支持,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之下,“比上证所的统一指数更能反应市场的指数品种不会没有,并且,推出上海证交所的统一指数目前也还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同,要求以后的股指期货必须用这一指数。”
还有一个便于监管的问题。证券界的说法,现货市场的上证所推出统一指数,这更利于监管。而期货界的说法是,在期货市场上推出金融期货,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现货,更容易进行监管。“不要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是借鉴美国经验在运行,全球对于股指期货绝大部分是放在期交所,放在证交所的在亚洲只有日本和中国香港。可以借鉴的香港联交所是将两个交易所市场合并在一起运作的,而在内地,如果借鉴这种方式没有丝毫意义。”
“制空权”之利
在全球基金年会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国卫曾谈到国内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就是“基金运作之难”,理由在于基金公司在证券投资运作当中没有自己的避险工具。“今后基金品种的设计要与做空机制联系起来,这是在投资组合当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需要股指期货。”
对于交易所而言,谁能够争取到股指期货的“制空权”,谁就将这些机构纳入自己的会员名单里。其后加盟的不单是国内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长远利益计,金融期货有可能较早地进入国际舞台。在指数期货之后,跟进的金融期货品种还将有利率期货,外汇期货等系列金融衍生品种。
这是一个很大的利润空间。这一空间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讲,无疑是咸鱼翻身的大好时机。在2000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金额仅1万亿,在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看来,这已经到了期货业生存的底线。按照经济学家曹凤岐的介绍,目前国际上金融衍生品交易已经占全部期货交易的80%,而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市值在5万亿元左右,而期货市场仅50亿元左右。基于这一原因,证监会才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指数期货的申请加盖大印,报呈国务院。
“如果这就说明股指期货就归属上海期货交易所了,还为时尚早。上海证交所后发就不能制人吗?”这是证券公司一位投资部总经理的说法。而六月底或者七月中旬左右,好戏自然出台。
股票指数期货相关
股票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它并不是采取实物的方式来进行交割,而是采取现金交割的方式。指数期货以指数点报价,每一份期货合约的价值金额为每一点代表的金额乘以指数点数。如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每一点代表50港元,则当指数为10000点时,一份恒指期货的价值为10000×50=50万港元;标准普尔S&P500指数期货每一点代表500美元;而日经225指数期货每一点代表1000日元。自1982年问世以来,股票指数期货已获得快速发展,到了1995年,其交易量已经占到所有期货交易总量的20%。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交易所均开展了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主要有:纽约证券交易所指数期货(NYSECompositeIndexFutures)、S&P500指数期货、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香港恒生指数期货(HSI Futures)等。而在1993年3月,我国海南证券交易中心也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但由于当时国内资本市场条件还非常不成熟,于当年9月便停止了该品种的交易。
股票指数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期货(FinancialFutures),套期保值与投机是它的基本功能。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对单个或少量股票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其中隐含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即股票指数与单个股票价格的长期正相关性,指数的上涨(下跌)会带动单个或少数股票的上涨(下跌)。利用股票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例子:某投资者看淡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但因某种原因如需要加强对某公司的控股权而决定持有手中的股票,则可以通过卖出适当数量的股票指数期货的办法来规避风险,若股票价格下跌,则指数期货的盈利可以抵消股票现货的损失;若股票价格上涨,则指数期货的损失可以由现货的盈利来弥补。
利用股票指数来进行投机(Speculate)与套利(Arbitrage)也是指数期货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投机者一旦发现指数期货与实际指数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差,就可以通过同时买卖指数期货与构成实际指数的股票组合,来从中套取差价,获取赢利。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来判断指数期货与实际指数之间存在偏差与偏差的大小,以及买卖多少数量的指数期货来对一定数量的股票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即套期保值的比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