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成立的基金公司将近20家,市场的残酷竞争使得基金公司对保险公司等大机构实行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的“零费率”。“基金费用并不是我们要求基金公司降的,是他们自己提出可以降佣,甚至免收。”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表示 “你知道大机构申购开放式基金的费用是多少吗?”一位基金从业人士问记者。答案绝对让人吃惊:“是零!”这已成为业内不公开的事实。在最近举行的一个基金研讨会上,一家基金公司的老总表示:“现在的开放式基金发行实行的低费率已经危害到整个基金业的正常运作。” 由于没有创出市场品牌,加之没有形成一定的资产管理规模,这一点对于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来说压力更大。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关人士也表示,银行为开放式基金促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根本收不回来成本。“现在是卖一只基金,银行就要赔一笔。”这位人士无奈地说。 “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当一些费用无法实现明费明收的时候,暗费暗收的‘黑洞’自然会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这种迹象或许已经显现出来。 业内关注费率变迁 截止到2002年11月底,国内已募集完毕并宣告成立的证券投资基金总数已达到71只,基金净值总额达1330亿元,以11月12日收盘价计算,基金净资产达A股流通市值的10%。 按照通常的做法,目前基金费用包括三类:一是在基金设立、销售、赎回时发生的费用,包括申购费和赎回费;二是在基金运作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包括管理费和托管费;三是基金买卖证券时的交易费用。后两者合称基金的运营费用。 恰恰是这部分的费用在近几年的基金运营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8年,自金泰和开元两只封闭式基金上市起,管理费用一直是整个业界的焦点。 金泰和开元两只基金的年管理费率被锁定在2.5%,此外还有每年0.25%的托管费,考虑到投资者购买封闭式投资基金的税收优惠———不用缴纳印花税。当时封闭式基金的总成本约在3.25%左右。 2000年初,华安、华夏和国泰等各大基金管理公司修改了相关的基金契约,管理费调低为基金资产净值的1.5%,年费率逐日计提,同时允许基金管理人根据全年业绩按一定比例计提业绩报酬。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总成本降至2.25%左右。2001年9月17日,中国证监会通知各基金公司从2002年起不得提取业绩报酬。 收费新思路浮出水面 伴随着去年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其费率标准也逐一浮出水面。除了1.5%的管理费率和0.25%的托管费率和封闭式基金保持相同外,在申购和赎回的费用上,各家基金公司的安排都不相同,大致是1%—1.5%之间,个别实施“后端收费”的基金,甚至是零申购费。 业内人士预计,“后端收费”模式将成为今后开放式基金的主流。中国银河证券基金与研究评价中心杜书明博士表示,“后端收费”在设计上能够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在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的同时,鼓励基金的长线持有。“后端收费这类措施各家公司都得搞,不做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人。”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表示。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实行后端收费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未来的赎回发生在年中,可能会令管理机构的业绩报酬落空(业绩报酬按年计算);其二,基金的申购、赎回总会发生费用,免收的结果只会令其他人来承担,不是仍旧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就是基金管理公司本身,而这对二者都是不公平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近日在天同基金公司主办的指数基金研讨会上,有关人士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根据“12B-1”的思路进行收取运营费用。12B-1源自美国证管会在1980年10月份通过的12B-1法令,准许基金公司动用小部分基金资产来支付广告费用、公开说明书、年报的印制分发等开销。即把原来部分公开征收的运营费用放在基金的交易成本中暗处征收。 这一思路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多数观点认为这将会缓解基金业费率的竞争,但在目前开放式基金普遍首发不利的情况下,有人担心这一做法短期内还不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同。 基金费率向何处去 目前已经成立的基金公司将近20家,市场的残酷竞争使得基金公司对保险公司等大机构实行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的“零费率”。“基金费用并不是我们要求基金公司降的,是他们自己提出可以降佣,甚至免收。”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表示。 面对个人投资者的费率也正在开始松动。10月15日,长盛基金公司宣布,10月18日至11月17日期间,长盛成长价值的申购费率从正常情况下的1.5%调整为1%。此举当时被媒体理解为“基金公司首次正式向基金发行费率提出挑战”。紧随其后,华安基金公司发出临时公告:正在发行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在发行期内,投资人将在基金费率上享受八折优惠。 11月13日,博时基金公司表示,博时价值增长从11月19日起,实行“后端收费”和“定期定额投资计划”两项新业务。这是继华夏成长和华夏债券后,第三只推出“后端收费”的基金。11月14日,长盛继续发布公告,宣布11月18日至12月10日期间,对所有投资者的申购费率由正常情况下申购金额的1.5%调整为1%。长盛对此次调整的解释为“为满足市场需求,应广大个人投资者和代销机构的要求”。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与研究评价中心胡立峰认为,1.5%的申购费率与一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相差不大,对于投资者已算偏高,其下调的弹性空间还很大。为赢得更多的客户,基金公司调整申购费率给投资者“减负”实属正常。他表示,在市场化的趋势下,今后开放式基金“跟风”调整申购费率可能会继续上演。 天同基金公司近日完成的《中美基金费用比较及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认为,国内基金费用的变化将有四个较明显的趋势:一是开放式基金在收取销售费用时,更多地会采用后端收费的模式;二是各基金费用水平降幅会有明显的差异,包括专门服务于基金业的研究咨询公司、法律机构和信息商等在数量上和资质方面将会有显著的提高;三是包括银行托管费在内的国内基金费用平均水平将呈长期下降的趋势。 另外,国内基金在费用方面将出现更多的收费模式,其中涉及到向投资者提供同一公司不同基金的免费转换账户,提供积累账户,实行累进递减收费,鼓励投资者再追加投资。此外,在收费模式上和基金份额类别上也将出现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