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消息面继续保持相对平静状态,成交额逐日减少特征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加重之势。如上周五,两市成交额锐然缩减到不到13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只有80多亿元,为6月21日以来唯一一个成交额在100亿元以下的交易日,这一成交额又回到了今年4、5月份期间的成交额水平。成交额的急剧缩减虽然反映出持筹者的惜售心理,但同时也反映出持币者浓厚的观望情绪,从而盘局走势也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
上周量能的萎缩主要是由于上证指数(相关,行情)在再次冲击1748点前期高点时无功而返,而其后又出现破位下跌走势,不但1700点整数关口失守,而且多方依赖较重的日均线系统也遭到破外,5日、10日均线先后告破,这种走势反过来又加重了场外资金的观望心态。
目前多方的防线已经下移到20日和30日均线。由于该两条均线目前还保持良好的向上运行走势,尤其是20日均线目前与4日SAR指标、20周BOLL通道中轨等位于相同点位,而6月24日的“井喷”行情也是在先前2个交易日突破了20日均线的阻力后出现的,因此,20日均线附近有可能成为多方寄予厚望的重要防线。
但20日均线能否有效构成支撑,决定因素还在消息面。如果消息面没有多方可以利用的因素,则市场人气短期内恐怕难于再度调动起来。原因之一是6月24日的“井喷”就是在消息面的刺激下出现的,而且今年以来每次较大的上涨走势都是在消息面因素的刺激下出现的,如果消息面“断了粮”,大盘不是呈现为“牛皮整理”格局,就是走下跌之路,可见目前大盘对于消息面已经是相当的倚重。原因之二,本周市场热点散乱、难于持续的情况可以作为目前市场缺乏有力的跟风盘的证据。尽管本周市场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在低价股上涨到一定的高度后将出现调整,那么下一步的领涨品种应该轮到中高价股了。但本周市场的实际情况是,虽然部分有主力介入的中高价股有所活动,如新股泰豪科技(相关,行情)高开高走,其他中高价股如科苑集团(相关,行情)等也出现了盘中异动迹象;同时,医药股、传媒网络股、房地产股等也先后成为热点,但总体上来说,这些热点一般表现为少数个股行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板块效应,因此,在有效调动人气方面起到的效果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解释是,中高价股与低价股在消息面的刺激下同时出现过较大的涨幅,只不过低价股的因其“价格低”而在第一波冲高后仍表现出相当的余热--因而呈现为强势整理走势,而高价股因价格高而缺乏后续资金的关照,于是率先回落。因此,从中高价股行情的不能持续和深入这一现象来看,可能反映出目前市场存在着“恐高症”。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对于后市如何操作,也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看多,也不要一味地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