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层的角度看,制度建设以及强化规则意识仍然是本年度工作之重,它含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在发展中规范的思路被逐步强化,在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基础上,管理层加强监管的决心不会改变;二是短期市场调控和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那么具体说来,影响2003年股市运行的最主要的政策面因素有几个方面?
1.《证券法》可能的修改。
可能涉及对券商融资、保险资金入市、T+0交易制度等问题,对二级市场而言,属于重大“利多”因素。它很可能是导致2003年3月份“两会”期间或稍后发生一波行情的重要因素,尽管由于修改法律的严肃性,并且相当耗费时间,具体出台这个修改稿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了。
2.国有股、法人股转让政策,尤其是MBO政策可能的变化
这个因素是影响今年行情的最重要的政策变量之一。尽管国有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已经停止,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及布局,决定了国有资产有选择地退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现实选择。从目前来看,管理层仍然是试图分两个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即转让出去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然是不能上市交易的。但年内比较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仍然不成熟。
国有资产的退出将主要通过向民企、外资和高管人员转让(MBO)的方式进行,2003年可能会有具体政策出台。尤其是其中的对目前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的MBO政策,我们认为,如果MBO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良倾向,则政策收缩的可能,对于二级市场而言,这将构成一个利好。
3.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推出的可能性及其对大盘的影响
在机构投资者已经发展壮大的今天,市场对推出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的要求相当紧迫。但鉴于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考虑,今年是否推出,还存在一定的变数。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占据流通市值的比例越大,则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推出的可能性越大。比如,如果机构投资者占据流通市值比例达到20%以上时,推出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就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目前比例约为10%)。
至于推出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对市场走势的影响,则存在着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作为一项“中性”政策,其本身对市场并不一定是所谓“利空”。如果在市场低位推出,则对市场的冲击会较小,甚至可以推动市场的上涨,反之则反。事实上,股指期货(或其他做空机制)的推出,对个股运行的影响要大于对大盘的影响。
另外,影响2003年的政策因素还包括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市场监管等方面。在加入WTO后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证券市场在制度建设、市场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逐步接轨的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市场监管已是既定方针,对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是必须的。因此,加强监管,在发展中规范依然是2003年的政策基调。
四.2003年大盘运行趋势:一个新箱体,两个可能性
股市波动幅度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其内在的深刻原因在于我们已经进入了机构时代。可以预计的是,2003年中,机构投资者仍将继续发展壮大。因此,2003年股市的波幅仍将保持原来的缩小趋势。考虑到其他或然因素,如股指期货或者其他做空机制的出台、《证券法》修改、国有股(法人股)转让政策等,股市波动幅度也有扩大的可能性。综合前文的分析,我们对2003年股市走势的总体看法是“震荡平衡,新箱体中运行”。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线趋势((1A0001))[[1A0001]]{{海通证券}}",共找到
0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