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01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今年以来B股大盘基本上保持了横盘震荡整理的格局。相对于已经走出低谷的A股市场而言,B股市场这种不愠不火的走势,正不断消磨着投资者的持股耐性。由于管理层对B股市场的定位将决定其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因此开放B股市场后的放开问题即B股大规模扩容问题已成了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视之为B股市场摆脱低迷的潜在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资金筹集和资源配置,但2000年以前,由于B股二级市场长期萎靡,导致为数不少的B股股价徘徊在每股净资产值附近甚至之下,其一级市场资金筹集功能基本缺失,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更无从谈起。2000年以后虽有所好转,但筹资规模仍然偏小,甚至于许多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B股公司纷纷通过发行A股来解决再融资的问题。但自管理层不断推出政策措施振兴B股市场,特别是发布了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的特大利好消息之后,由于市场交投活跃,股价节节攀升,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由不足10倍上升至超过了50倍(即使在经过去年的大跌后,仍保持在40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A、B股价差的缩小,使得市场已初步具备了恢复融资功能的条件,通过B股市场筹资解决公司长远发展问题有望逐步成为现实。
B股市场的扩容的确对B股市场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证券市场最大的特性在于其具有流通性,流通性差的市场犹于一潭死水,缺乏生气,以前的B股市场被称之为“死市”正是这一原因。而B股扩容速度加快则是增强B股市场流通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能够增加B股市场的流通市值,有利于吸引大资金的参与;另一方面给B股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由于B股市场的门槛一直较高,新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的加盟有利于提高B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让投资者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为使B股市场成为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管理层也提出了要在规范和发展两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将研究允许现有的B股公司继续增资发行,并安排质量较好且具有外汇需求的企业到B股市场发行上市。而前期各大证券媒体刊登了证监会就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编制问题所作的特别规定,也纷纷引起了市场的猜测,是否为外企发行B股作铺垫?
实际上自雷伊B发行上市以来, B股市场发行真空期已持续一年多,尽管市场对B股扩容热情高涨,但到目前为止,B股市场的扩容仍然是“风声大雨点大”,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B股上市新股,只配售予海外机构投资者,但目前B股已经形成投资者本土化,这必然涉及到公平性的问题,以及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分配比例定于多少,才能防止外汇流失的问题。如果完全按照A股上网定价发行的公募方式,又不利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即使采用公私募相结合的国际通行的发行方式,也同样面临操作上的难度。比如对长期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认购资格限制问题,还难以明确界定。在市场与监管机构就技术问题仍有争论的情况下,B股发行制度尚无定论,因此估计这个利好消息也目前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