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
安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出售商,也是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更是利用因特网宽带进行能源交易的“领头羊"公司;2000年总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利润达10亿美元,公司股价最高达90美元;2000年《财富》500强排名第16位;连续四年获《财富》杂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但好景不长。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宣布第三财季亏损达63800万美元。公司还称,部分由财务长安德鲁?法斯托运营的合伙企业,公司股东持有的公司市值缩减了12亿美元。两周后,证管会开始对法斯托的行为进行了一项利益冲突调查,并转入正式调查程序。进入11月,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失去了控制。
其后,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公司信用评级从“BBB-minus"调低至“B-minus",即垃圾股,也是最低的投资评级,并将安然从其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和标准普尔100种股票指数中剔除。
11月28日,安然公司股价重挫85%,创下纽约证交所单只股票跌幅的历史纪录。当日的成交量高达34200万股,打破了纽约证交所单日成交量记录。11月30日,安然股价收于0.26美元。
12月2日,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规定,安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安然在9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总资产达618亿美元,这使得安然破产案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例。据《今日美国》报道,目前安然公司已负债至少160亿美元。根据美国破产法,如果公司和其债权人签定了重组资金计划,该公司仍可继续运作。安然公司破产原因探析
抛开其前财务总管的个人责任,安然公司的破产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在能源公司的贸易运作中,确实存在着暗箱操作规则。这一规则称为“逐日结算制",它可以使安然等能源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净收入。因为长期的能源合同多种多样且异常复杂,没有统一的方法来评估这些合同的现值,各个公司也不须透露他们评估合同的逻辑方法,所以,能源公司可以自己充分地提出各种假设、采用对自己有利的评估方法来评估这些合同,由此形成的收入会直接流向当期的净收入。据财务专家的研究,能源公司从“逐日结算制"中获利良多。所以,安然无疑是一家财务上激进的公司,如果说得更严重一些则有虚增利润之嫌。一旦它承认财务上存在问题并要修改过去五年的财务数据,则立即处于破产的边缘。
其次,投资宽带耗资巨大,亏损严重。1999年,安然公司建起了在线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天然气、电力、管道、纸张、金属等交易。安然公司一度被认为是传统企业结合网络的成功楷模。但目前的事实是安然宽带业务正在扮演包袱的角色,今年第二季度宽带业务亏损达1.09亿美元,宽带部门成了安然亏损最大的部门。
再次是投资印度电厂出现问题。安然公司在印度的电厂――达博霍电力公司是印政府最大的外资项目。该项目共投资29亿美元,安然占65%的股份。去年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电力委员会以达博霍电力公司的电费太贵为由拒绝付给该公司2200万美元的电费,并停止向其购买电力,造成其停产,安然公司将该电力委员会告上法庭。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安然公司将被迫卖掉这个公司65%的股份。在这个电力工程项目上,安然公司还被指责多次行贿和工程缺乏透明度。
另外,未能与经营环境相协调。安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负责向北美3.1万个社区生产和供应电力、天然气等。美国加州今年春天闹电荒,加州的两大电力公司为了满足大型服务器等设备的能耗,不得不高价从安然公司购买电力,然后又低价卖给加州居民和公司(因为加州政府对电力实行限价政策),结果造成加州的电力公司严重亏损,其中一家申请破产。安然公司由此成为众矢之的,被认为对加州电力市场的崩溃负有主要责任。随着电力批发价由2000年的200美元/兆瓦小时增加到2001年6月份的1900美元/兆瓦小时以及几大电厂的相继开工,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几年美国的电力将出现过剩,电价下跌势在必行。这也造成人们对安然公司前景的悲观预期。
最后,迪奈基公司终止收购安然的协议,成为致命的一击。终止收购的重要原因是考虑到安然所欠的巨大债务。并购专家认为,安然的债务负担对于迪奈基公司将过于沉重,收购安然公司的风险很大;对迪奈基公司来说,收购安然的部分资产将更有意义。安然公司破产案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警示
安然出事后,有人将其比喻为“美国的银广夏(相关,行情)"。安然没能安然度过难关,广夏(广厦)更没能“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然公司破产案对国内的“广夏们"提出了严重的警示:
首先,战略性失误将带来灭顶之灾。国内很多公司有好大喜功的毛病,盲目追求多样化经营,不顾一切地铺摊子上项目;或者不切实际地热衷于涉足新经济,一轰而上地炒作新概念。安然的例子告诉世人,过度膨胀的快速发展将使公司无法应对经济环境的逆转,容易导致经营状况的恶化并以破产结束企业。
其次,激进的财务政策不能创造真实业绩,弄虚作假更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安然公司财务上的“机关"主要是利用其复杂而不受监管的衍生工具投资组合(即长期能源合同交易)来虚增利润,国内上市公司则往往采取更“初级"的造假手段。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差的好不了,好的差不了。
最后,在成熟的市场上,公司的错误不会轻易得到原谅。一旦公司的错误被公之于众,相关利益者会给予无情的惩罚:信用评级下调,股价狂泄;合作者失去信心,撤回合同;兼并重组遭到冷遇;政府反应冷淡,听之破产。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信用制度缺乏,政府往往担当起为公司(国有企业)的错误行为承担最终责任的角色,这又造成股民对政府行为的不当预期从而影响股民的投资决策。一些上市公司弄虚作假被揭露后,受到的处罚微乎其微或最终不了了之,巨额亏损公司还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突击重组起死回生,这些“宽容"都成为某些上市公司敢于胡作非为的原因。安然一案告诉我们,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也不完美,美国的上市公司也“不老实",但市场法则的优点在于:做错事的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期望着有一天国内的上市公司也能完全地为自己的行为且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