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9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关于退市公司重组后股份可全流通的提法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出于保牌目的的资产重组一旦失败仍然可以在公司退出主板以后实施,重组方可以获得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时带来的资本利得。这对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因此不排除刻意让某些公司连续亏损后退市,再在三板市场中运作资产重组的可能性,三板市场因此有可能演绎出暴富机会。
三板市场的正式名称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其启动的初衷是为了妥善解决原NET、STAQ系统的“历史遗留”问题。NET、STAQ系统是分别于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开始运行的法人股交易系统,由于在交易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个人违反两系统规定进入市场,造成两系统流通的法人股实际上已经个人化。1999年,两系统停止交易。从既要规范市场又要妥善考虑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一直在寻找一个“多赢多效”的解决途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应运而生。
2001年4月20日,“PT水仙”成为中国十年股市第一家退市的股票,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退市机制。股票退市所带来的风险,如果百分之百由投资者承担,显然缺乏公平。退市不是破产,三板市场解决了退市股票的“出口”问题,承担了完善中国退市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历史任务。
三板股票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STAQ、NET系统中转移过来的股票公司;另一部分是从沪深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目前三板转让股份只能在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大鹏证券、闽发证券、辽宁证券6个券商的300多家营业部内进行交易。在三板市场进行股份转让的共有9家公司10只股票,现有投资者9.5万人。不久,还将有深中浩等5家退市公司加入到三板市场中来。目前在三板市场中交易的股票价格与最低时相比已有多达两倍以上的涨幅,随着主板退市公司不断加盟三板市场,投资者队伍也将同步扩大,三板市场双向扩容在即。种种迹象表明,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正在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