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8日,有关部门在“十六大”胜利召开之日推出QFII,十分耐人寻味。
数日前,中纪委公布了对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的违纪问题的审查结果,同样意味深长。
银行业多年来积重难返,成为决策高层和有识之士的心头大患。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十多年来虽然日本各届政府均视“金融萎缩”为头等要务,却始终无法走出泥泞。据统计,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亦引起了我国决策层的高度警惕。故而在未来数年内,银行业的动大手术、治大病,将成为金融决策重中之重。由于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之路已经堵死,而消化大量不良资产(包括潜在的),加上银行业本身需筹资充实数以千亿计的资本金,这些都尚需证券市场来“多多担待”。
QFII推出后,虽然外资对于目前国内的A股可能鲜有兴趣,然而其中蕴涵的巨大潜在利益,已将外资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挂上了钩。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出,也在QFII之后的开放格局下逐步清晰:国有股法人股不可流通的问题终将以创造性的方式得到解决(否则便永远没有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的诚信真实必须得到保证等等。
故而,王雪冰案审查结果公布在前,隐然预示着证券市场消化数以千亿计的潜在不良资产、充实数千亿银行资本金的重任在前;QFII规则出台在后,隐然预示着外资将为在中国股市解决非流通股问题、为银行业“排忧解难”上担当大任。两事公布上的时间仅差数日,而其对应的证券市场的事件,则相差数年。
|